蛇是人類最懼怕的物種沒有之一,這種恐懼感埋藏在我們的基因中,可想而知對于這種外表沒有任何攻擊性的小動物,人類的祖先能有多遭殃。不小心就會被蛇咬一口,無毒的蛇還好說一點,最多就是一個小傷口,但如果是毒蛇結果就很慘了,又沒有抗毒血清只能面對死亡了。
現代人類懼怕蛇,是那種從骨子里的害怕,其實也正是因為這種恐懼機制,才能讓我們主動遠離這種危險。
蛇是地球上退化了四肢的爬行動物,在地球上發展演化的時間超過1億年,也屬于重要的生態物種,在食物鏈里扮演著重要的作用,如果沒有蛇的存在,難以想象嚙齒類動物會泛濫到什麼程度。
蛇類在地球上分布較廣,除了像南北極等極地區域,大部分地方都有蛇類分布,根據《The Reotile Database》的收錄全世界范圍內共有3425種蛇,在中國分布有245種。
毒蛇如常見的眼鏡王蛇,算是毒蛇中的巨無霸,無毒蛇如蟒蛇類,在亞馬遜熱帶雨林分布的綠水蟒,又名森蚺,是目前最重的蛇類,長度可以達到6-7米。而現存最長的蛇應該是網紋蟒,它們兩個都算是蛇類中的巨無霸。
2歲幼童跟蛇「對峙」
有些蛇類分布在人類聚集區,尤其是在我國南方省份,氣候溫暖潮濕,在個人家中有的時候就會出現蛇。例如11月15日在廣東汕頭,一名2歲的幼童就跟蛇「對峙」上了,真所謂初生牛犢不怕虎。
其實這里的對峙當然是不準確的,如果這件事情換做大人來都做不到,我們先不論這條蛇是否有毒,只要它是一條蛇就足夠令人畏懼。
這名小朋友尚不知道它面對的是什麼,自然也并不恐懼,但是對後來查看監控的家長來說就驚出了一身冷汗。從它的形態動作來看,這是一條眼鏡蛇,當然是劇毒的。
從整個監控視訊畫面來看,小孩子看見蛇之后并沒有離開,并且主動上前和蛇來了一次對眼,整個過程持續1分多鐘,中間甚至出現伸手的動作,眼鏡蛇感覺到威脅都已經把頭伸了起來,我們都清楚,對于眼鏡蛇這是它們發出襲擊前的動作。
這個時候幸好孩子的奶奶到來,把孩子迅速地帶走了,後來孩子的家人避免這條眼鏡蛇傷人,就把它處理了。
眼鏡蛇的恐怖
說到蛇,大家最先想到的一定是眼鏡蛇,它們受到威脅的時候會呈現防御姿態,把身體前半部分靠著肌肉支撐起來,當它們頸部擴張的時候身體會呈現出黑斑看上去就像是眼鏡,同是它們又被稱之為膨頸蛇。
在自然界中雖然有很多種名字中帶有眼鏡的蛇,例如眼鏡王蛇等等,但實際上它們并不屬于眼鏡蛇。
眼鏡蛇有自己單獨的一科,擁有中等身長,一般都在1.5-2米左右,全科成員都帶有高危型混合毒液,它們的毒性多表現在神經系統以及循環系統的傷害。在我國分布有兩種眼鏡蛇分別是舟山眼鏡蛇(中華眼鏡蛇)和孟加拉眼鏡蛇,它們的蛇毒可以阻止神經遞質的結合,阻斷肌肉興奮,嚴重的可以致死,在眾多眼鏡蛇里要屬菲律賓眼鏡蛇最毒,傷者得不到救治,最快一個小時就會致死。
眼鏡蛇還具有獨特的攻擊方式,由于受到驚嚇后它們的身體前半部分會直立起來,它們會直視獵物的眼睛,有的時候會對獵物噴射毒液,如果進入人的眼睛或者口鼻,還是會有傷害的。雖然蛇毒主要是多肽、氨基酸或者蛋白質,可以被直接消化,但如果口腔含有傷口那就是致命的,因此不要輕易的去用嘴吸取傷口毒液。
被蛇咬傷如何自救?
前段時間,浙江一男子被原矛烙鐵頭咬傷,他的一套自救方式堪稱典范,成功地保住了自己的生命。送醫前盡量自救,尋找繩子捆住傷口的回流側盡量的截斷血流,同時有火的話可以采用火療,這樣可以盡可能地降低蛇毒活性,但這一切都是在為接下來醫生的救治爭取時間。
當然,盡快地到醫院注射抗毒血清才行。
在這里就要有關鍵的一步了,必須要知道被什麼毒蛇咬傷,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給蛇拍照,實在不行就像這個案例里的羅先生,把咬自己的毒蛇打死,這樣可以幫助醫生盡快判斷毒蛇的種類,當然在沒有條件的情況下也不要再去嘗試招惹毒蛇,以免它造成二次的傷害。當然,像羅先生操作那樣,朋友幫忙吸取傷口毒液還是盡量的避免,避免有額外的損傷。
說在最后
蛇雖然很毒,但大部分的蛇并不主動的攻擊人類,因為我們并不能成為它們的食物,一般都是在受到干擾威脅之后才會發起攻擊。因此在蛇蟲出沒的季節,盡量少去偏僻草樹遍布的山林,避免接觸到蟲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