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和智力,哪個更重要?
相信絕大部分家長的第一選擇,一定是智力。
甚至有家長為了培養孩子的智力,報了各種早教班,啟蒙班,奧數班等等。
但實際上,真的是這麼回事嗎?
我國著名心理學家李玫瑾教授曾發表如是觀點: 性格比智力更能決定一個孩子的人生。
舉個例子:
很多孩子生活的家庭環境都是溫馨的,而孩子長大后也一直在接受高等教育,但是這真的就能決定人生嗎?2004年,馬加爵宿舍中連殺多名舍友。
2010年,藥家鑫撞人后怕擔責,直接將人殺害。
他們受過高等教育,但依舊會走上犯罪的道路。
究其原因,性格因素在其犯罪道路上起到了決定性的因素。
一個敏感多疑,一個膽小怕事。
所以最終都將自己逼到了窮途末路。
反之,智商也并不能代表一切,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學習成績也并不盡如人意,但他依舊創下了這份基業,成為了一個優秀的領導者。
艾默生曾說:
「一個人無論做出多少件事來,我們都可以在里面認出同樣的性格。」
所以,比起智力,性格更能決定命運這句話,是很有道理的。
性格70%具有遺傳性,后天影響會減弱先天遺傳
老話曾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
這句話其實說出了一個道理,那就是性格是具有遺傳性的。
關于這個觀點,國外有團隊專門做了雙生胎的實驗。
他們實驗的設想是將雙胞胎分別置于不同的環境中培養,以確保環境不同對孩子的影響也不同。
若實驗結果顯示在不同環境下,雙胞胎的性格仍舊相似,那麼性格先天遺傳的可能性就更大,反之則是后天培養的可能性更強。
實驗結果出來后,不同環境下長大的雙胞胎,性格仍有70%相似,而僅有30%是受后天影響,形成不同的結果。
一定會有家長這樣想,性格是受先天遺傳的影響,那麼我后天的培養還有什麼意義呢?
這個觀點實際上大錯特錯, 要知道那30%的可能性,就足以改變孩子的一生。
性格能后天培養嗎?
泰國曾有這樣一則公益廣告,讓人印象十分深刻。
廣告中的小男孩十分喜歡踢足球,但奈何自己的技術不行,球隊也無法接受自己。
小男孩十分沮喪,想要放棄夢想。
這時候,小男孩的媽媽站了出來。
她用溫柔和耐心鼓勵小男孩,并且陪伴他堅持練球。
日復一日的努力,終于在一場足球賽中看見了曙光,小男孩靠著努力和媽媽的鼓勵,終于成功將足球踢進網中,贏得了所有人的掌聲。
不要屈服于孩子天性的怯懦,后天努力和鼓勵,可以克服一切障礙。
在孩子的性格里,我們總能看到父母的影子。
一個開朗樂觀的孩子,如果長期生活在貶低諷刺的環境里,他的性格就會慢慢變得不自信,敏感甚至是暴躁。
而一個自卑怯懦的孩子,若是能得到父母的鼓勵和愛,那麼他就會從心底生出勇氣,逐漸變得勇敢強大。
這就是后天培養性格的力量,它可以弱化天性,讓孩子變得更好!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性格培養要抓住黃金時期
老話曾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
這句話并非是空穴來風,孩子的性格培養確實是分成不同階段的,如果父母能抓住每個階段的特色去培養孩子,就會幫助孩子成功建立起健全穩定的人格,這會讓他以后的人生都受益無窮。
階段一:幼兒期(0~2歲)
其實幼兒期的寶寶,性格發育的特點就是好奇與探索。
比如幾個月大的孩子會感官逐漸發育,會用手抓握簡單物體等等,同時也會發出一些音階,類似爸爸媽媽這些,2歲前的寶寶不僅會模仿這些簡單的技能,同時他們的思維也在逐步成長。
比如他們會好奇這是什麼,那是什麼,會給其他事物起名字等等。
這時候培養孩子的性格,就需要父母付出耐心,不要怕孩子弄壞或者傷到,多多讓孩子參與到家庭活動中,感受其中的樂趣。
階段二:黃金發育期(3~6歲)
比起幼兒期,這個階段寶寶的情緒價值明顯要增加許多。
比如3歲的寶寶會更加傾向于表達自我和社交,這時候父母要多多傾聽孩子的表達,培養他開朗外向的性格,同時也要鼓勵孩子去上幼兒園或者社交,在團體中尋求價值感和歸屬感。
4歲的寶寶相比之下就「討厭」了許多,他們不僅精力旺盛,需要父母花費大量的精力陪伴,更重要的是,他們還會呈現出一些差異,比如在父母前面是個滔滔不絕的演講小能手,但到了外面就成了悶葫蘆。
這時候爸爸媽媽不要急于讓孩子表現,多多鼓勵,多些耐心陪伴,孩子的性格就不會被暴躁所占據。
而對于5、6歲的寶寶來說,他們的情緒價值已經發育的非常好,除了自我價值外,他們還會傾向于和他人互動,比如玩游戲后需要父母的夸贊等等,這時候父母要注意的是,夸贊要對事不對人,以免讓孩子產生驕傲自滿的情緒。
階段三:童年期(7+)
俗話說,7歲看老,那麼7歲的寶寶,在性格養成方面,需要注意什麼呢?
專家表示:7歲是孩子品德形成的最好階段。
在這個階段,父母對孩子的人格教育是一定要跟上的。
當孩子年齡小,思維弱的時候,父母的后天培養就顯得十分重要。
兒童教育家陳鶴琴曾表達如是觀點:
7歲是孩子人生中最重要的階段,孩子的習慣,語言,才能,思想,態度,情緒等都要在這個時候打好基礎,如果不牢固,那麼健全的人格就不易造就了。
所以,是非觀,價值觀在這個階段,我們都應該正確的傳達給孩子。
性格決定人生,而人生要擁有什麼樣的質感和厚度,就需要父母進行嚴格的把關和精心的呵護,正如一顆欣欣向榮的樹苗,你給它烏云,它就會枯萎,你給它陽光,它就能生長。
孩子也是如此,人生道路那麼長,我們一定要為孩子打好基底,讓他人生的底色堅實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