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總是逃不開生老病死,面對死亡人沒有辦法理智,也做不到不悲傷,就算再殘酷也無法逃脫自然的規律。9月份就有這幾位明星離開了人間,不由得叫人惋惜。
作為90后的梁亞斌,本來是位優秀的制片人,《理想之城》就有他的貢獻。
本來他的人生可以有更多的可能性,還有更多的才華可以施展,但卻在5日的時候因為情緒疾病自盡了。
早在2022年的時候,他就在社交平台發表過自己情緒不佳的文章,只不過大家以為是階段性的,過一段時間調整好心情就可以恢復到最佳的狀態。
可結果卻是他沒能過得去這關,反而是更絕望,才做出這樣讓人遺憾的事。
相同的日子里,另一位文藝工作者鮑芝芳也去世了。84歲的她一生都在為電影付出,用電影表達自己的想法,她的《黑蜻蜓》就展示了她所有的觀念,還引起不小的討論。
作為女性導演的先驅者,她做到了引領的作用,還起到了一定的覺醒意識。
她能當導演,其實是一種命運的安排,當時她熱愛文藝活動,想當名演員,可上海電影學院當時已經沒有表演系的名額了,只剩下導演系。
就這樣她成了導演,才有了後來的成就,她的出現為電影圈增色不少,只是可惜斯人已去。
13日的時候,演員騰汝駿因疾病去世了,可他才77歲而已。早在十幾年前,他就發覺身體出現了問題,還因為腦梗做了幾次手術。
他的身體已經不允許在拍戲勞累,雖然他很熱愛表演,但卻不得不漸漸退出大眾的視線。
可就算是這樣,也沒能留住他多停留幾年,他離世的前一段時間,身體已經到達了極限,躺在床上不能開口說話。
或許他能痛快的離開,對他來說是件解脫,畢竟飽受折磨,是最殘忍的事,希望他能在另一個世界沒有這些病痛。
14日的時候,馬衛軍因為癌癥與喜歡他的粉絲分離,他的演藝生涯,包含了很多的誤會。
因為他總是演一些日本軍官的角色,被很多人以為他就是日本人,可他實打實是位國人。他熱愛演員這個行業,從來沒有放棄過。
為了能有更好的精進表演,他選擇去日本學習,就算不會日語他也在自學的情況下,克服了這些困難。
回國后就算跑龍套也心甘情愿。他事業的起點也是由日本角色而起。當時有部抗日題材的影視作品,缺了個日本人的角色,他成了最佳人選。
他有日本留學的經歷,還會日語,對日本人形象的把握十分精準,就這樣成了專門飾演這種類型的角色演員,就算是這樣,他也沒有抱怨過,好在後來他也演過不少其他的類型。
可這麼熱愛演戲的他,卻在66歲的年紀,就無法再繼續下去了,雖然令人遺憾,但相信他一定知道有很多人還喜歡他,會很開心。
人生難免會遇到很多遺憾之事,但何嘗不是一種銘記,只要大眾記得他們,就不算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