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觀看好萊塢大片或者某些神劇的時候,經常能看到一個橋段。
劇中主角人物在中槍甚至身中數槍以后,還能繼續頑強作戰,甚至全殲敵方。每次看到這種橋段,總讓人心生疑問。
人被子彈擊中以后,難道還能繼續活蹦亂跳麼?
關于這個問題,上過戰場的老兵替我們做了解釋,別被電視誤導了。
子彈,從研發生產出來的那一刻起,就是為了致死而存在的。
所以像電影電視當中,中槍以后的人還能繼續活蹦亂跳,繼續作戰的情況幾乎不可能存在。
也許有人會說,中槍只要不傷及要害,人還是能動的。
但事實證明,這是不可能的。中槍以后,就算沒有立即死亡,也已經喪失行事能力了。
別說繼續作戰,有可能連動都做不到。
這種認識的形成,主要是相對于歐美國家,我們國家更加安全的禁槍環境下,沒有接觸槍械形成了解的機會。
而我們對于槍械傷害的認識大部分源自于影視作品,但影視作品中,人在中槍后繼續行動只是基于 藝術描寫,為了 傳遞主角自身所具備的某種精神而進行的美化。
其實真實世界中槍以后,人的下場一般都很慘烈。
雖然會有一些極個別的情況,讓人能繼續存活,但需要太多機緣條件才能滿足了。
而這些機緣條件當中最不能避免得一點,就是有關 子彈口徑了。
口徑,是指槍口的直徑,也直接對標于槍械所用彈藥的尺寸。小口徑子彈指的是小型槍械所用的子彈。
如我們玩過的 吃雞游戲中,0.22LR、6毫米子彈等,都是小口徑子彈。
而前文所說的幾個情況下人在中槍后還能存活, 大部分都是源自于小口徑子彈。
比如,1896年,波士頓的一場馬拉松比賽時,運動員丹尼斯·雷納就在比賽時被小口徑子彈擊中了頭部,幸運的是 子彈卡在了他的頭骨上。
這名運動員竟不知自己被擊中,繼續完成了比賽。
或許這條逸聞,會讓人誤以為小口徑子彈的殺傷力并不大,其實并不然。 這只是「湊巧」出現的情況。
小口徑子彈雖然殺傷力不如步槍子彈的大,但如果打在了人體的要害還是會造成死亡的。
這是因為子彈攻擊的原理。
子彈發射后擊中人體,并非如同釘子一樣扎了進來,而是呈螺旋狀旋轉進入人體的。
由于子彈攜帶了大量的動能,在進入人體的那一刻,身體就會受力的作用受到嚴重破壞。
但小口徑子彈的火藥力卻是不高,如果射傷了人體的非重要器官, 在及時救治的情況下,確實不足以致命。
中口徑子彈,一般指的是步槍所用的子彈尺寸。如7.62毫米步槍子彈、6.8毫米機槍子彈等。
步槍子彈的長度比起手槍子彈要長一些, 火藥量以及殺傷力都要更高一些。
被步槍擊中人體以后,基本上中彈部位會直接形成貫穿傷。
彈孔一般就是一個大洞,就算沒有當場死亡, 如果不及時救治,人也會立刻失血過多進入休克狀態或死亡。
在有效射程內,甚至連人的骨頭,都能夠輕易擊碎。
所以電影中出現被步槍擊中以后,還能繼續端槍作戰的情況幾乎不可能發生。
至于大口徑子彈,一般都是狙擊步槍或是某種特殊槍械所用的超大口徑子彈。
這種子彈在接觸人體的那一刻,立刻就能將人體組織破壞掉。
在這種子彈面前, 人體如同豆腐一般脆弱,若是被反器材步槍的子彈擊中,更是嚴重。
而如果是被散彈槍直接的子彈擊中以后,甚至很難被搶救回來。
這也同時解釋了前面的問題,那就是人在被子彈擊中以后,不會像電影中那樣繼續行動。
以上三點解釋了關于子彈口徑的問題,那人體被子彈擊中后,究竟是什麼狀態呢?
很多人估計都會認為,被子彈擊中會很疼。而西方國家因為槍械泛濫的原因,導致很多人有過被槍擊的經歷。
西方媒體曾做過采訪調查,卻發現很多人被槍械擊中以后, 并沒有疼痛感。
更多的是感受到一種巨大的沖擊力,隨后只會感受到壓力感以及麻木感。而等麻木感消失以后, 意識到自己被擊中,才會感受到巨大的疼痛。
這是因為子彈進入人體時速度過快,導致 受傷部位的神經組織被灼熱的彈片破壞掉了。
所以才不會立刻感覺到疼痛,只不過隨著時間推移,麻木感和壓力感會逐漸下降,疼痛感還是會出現。
只不過根據中彈的口徑和部位不同,疼痛感也不盡相同。大體分為灼燒感、撕裂疼痛以及強烈的刺痛。
但最多出現的情況,是 巨大的疼痛導致人體直接進入昏迷甚至休克狀態。
當說到這里,一定會有人認為,子彈對人體造成最大的傷害,就在于破壞人體重要器官,直接殺害人體本身。
其實并不然,有官方統計過,一場戰爭下來, 真正死于子彈直接射殺的人數其實并不多,更多是死于子彈對人體的破壞。
中彈致死,大致分為三種情況。
第一種屬于直接射殺,子彈直接進入人體重要器官,如腦部、心肺或打穿神經中樞等部位。
這樣的情況發生以后,人體 直接失去生命體征。
第二種屬于人體受子彈破壞導致的。
因為子彈進入人體時呈現出一種螺旋狀軌跡,很輕易就能撕開人體的肌肉組織。隨后就會在人體形成一個巨大的開創傷。
而這個時候人體本身卻并不會立刻失去生命,隨著血液一點點流失,最后死于 失血過多。
第三點屬于子彈引起的并發癥導致人體死亡。
這種情況,也是戰爭時期造成最多人員傷亡的一種情況了。
由于被子彈擊中以后,人體表皮、肌肉、器官組織直接存在暴露于空氣中的危險。
在戰場上被擊中以后,沒有及時得到救治,哪怕沒有死于失血過多,也會因為后繼的一些列如 炎癥、感染、器官衰竭等。
看到這里,相信子彈對于破壞人體的威力,有多大已經無需多做說明了。
而電影中被子彈擊中,還能繼續頑強作戰的橋段,大家也有了一個相應的認識了。
回到開頭的一句話,子彈被設計出來的的初衷,就是為了奪走生命的。
人類自從進入熱武器時代,戰爭的硝煙就沒有真正停息過。
而子彈雖然個頭不大,卻真的在人類歷史上切切實實奪去了太多人的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