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大眾·斯柯達,一個令人唏噓的品牌。
在筆者的印象中歐系轎車的標志車型有三台,其一是勞斯萊斯轎車,代表的是歐洲頂級轎車和歐洲皇室的權威;其二是捷豹XJL皇家加長版,分體式圓形大燈、修長的雪茄式車身加上超長的車頭和后備箱,車子靜止狀態也透露著一絲優雅;其三就是斯柯達昊銳,在普通一些的轎車里昊銳的設計感最理想,氣質沉穩卻不顯呆板,遠比同期的帕薩特更有味道。
曾經的斯柯達野帝也是很有個性的車,我們曾經的團隊里就有一台加了尾門后掛備胎的版本。
現在回想起來也還挺有感覺,可是斯柯達似乎已經大限將至。
以下是2023年8月的上汽大眾斯柯達詳細銷量數據:
柯米克GT,563輛柯迪亞克,306輛速派,197輛明銳,193輛柯珞克,189輛昕銳,53輛共計有1501輛。
一個品牌、六款汽車,總銷量還不及三線品牌單款車的月銷量高,到了這種程度的斯柯達怕是沒有未來可言了;而且最令人懷念的昊銳和野帝都不見了身影,速派替代了昊銳,野帝變成了柯迪亞克。
速派是與帕薩特和邁騰同級別的轎車,并且使用的平台是相同的MQB,發動機和變速箱也是相同的;而且所有斯柯達汽車與同級大眾汽車都一樣,也就是說斯柯達其實只是用大眾汽車技術的套殼車。
大眾汽車仍舊是合資汽車的銷量標桿,為何會兩極分化?
原因不不在于設計,而在于斯柯達的品牌知名度較低。
大眾汽車進入中國市場很早,早于斯柯達二十余年!而在這個階段里是各大頭部合資汽車品牌打基礎的關鍵階段,大眾汽車、豐田汽車、本田汽車、福特汽車、通用汽車都是在這個階段里陸續進駐;而斯柯達應當是在06年才引進國產,此時的合資汽車陣容已經很強大,強大到很難再容納新的品牌。
「低配大眾」是諸多汽車愛好者對斯柯達的理解,正由于其使用的技術全部來自大眾汽車,所以在價格相當的前提下不如選擇大家都認識的大眾品牌;于是斯柯達就只有以低一些的價格面向市場,可是合資汽車的用戶最為重視的就是品牌價值,在這一方面打了折扣的斯柯達即便性價比更高也難以被接受,畢竟追求性價比就不如選擇自主品牌了。
引進斯柯達國產是錯誤的決定,如果斯柯達能用雷克薩斯的模式,以略高于大眾汽車的定位進口銷售,其銷量表現也許會好一些。
大眾汽車的技術是摧毀斯柯達的根本原因,懂嗎?
低于大眾汽車的品牌定位讓斯柯達失去了品牌光環,也不再有神秘感,于是斯柯達的準用戶們就會非常理性的去分析車輛的技術品質;一旦從這個視角分析斯柯達的話,車輛的差評率就會很高。以曾經的斯柯達野帝為參考,該車在用車階段里出現過多次變速器的嚴重故障,解決的方案只能是更換離合器總成或飛輪總成;發動機也有一定程度的燒機油,昊銳燒機油的程度相當嚴重。
這台變速器叫做DQ200,是一台七擋干式雙離合,故障率注定不低。
大眾發動機到了第三代機型基本解決了燒機油的缺點,可是異響和防凍液滲漏的缺點又出現了。
斯柯達的速派最新款仍舊有1.4T&DQ200的組合,其他使用1.2T或1.4T渦輪增壓發動機的車也全部用相同變速箱,多少年來沒有一點改變;定位最高的柯迪亞克和速派有2.0T的選項,可是大眾途觀、探岳、邁騰和帕薩特都還在,所以上述問題依舊存在。
看來斯柯達注定會是冷門品牌,在華市場之路似乎走到盡頭了。
斯柯達值得懷念,不過這個結果并不值得惋惜。
編輯:天和Auto-汽車科學島,天和MCN發布,歡迎轉贊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