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隊與德國隊這場比賽,歸根結底還是歐式打法和美式打法的碰撞。盡管這些年歐洲球員在NBA打球的有不少,但兩種籃球理念,在世界盃這樣的比賽中,會體現得淋漓盡致。美式籃球強調推反擊,以及很依賴個人能力,基本上都是天賦怪,以天賦為根基去打比賽。歐式籃球則是強調戰術素養以及高強度對抗,以及個人將基本功拉滿,用團隊的力量來與對手周旋。美國隊與德國隊的比賽大家都看到了,美國隊輸球了。美國隊輸球,就意味著歐式籃球再下一城,接下來的決賽,就是歐洲籃球的對決了。
為什麼說科爾被上了一課呢?從今年的總成績來看,科爾帶隊刷新了老師波波維奇的世界盃戰績。不過要說對陣德國隊,以及立陶宛隊這兩場比賽,就能顯現出美國隊的短板與不足。科爾被上課,是因為面對這種高強度對抗,以及團隊型的打法時,美國隊的打法弊端就徹底暴露出來。美國隊瞬間得分能力沒問題,但總會被人化解。德國隊有匹配他們的進攻手段,能做到及時回應。科爾接下來要好好想了,三后衛陣容少玩一點,否則很容易被反噬。
德國隊能贏下比賽,四人必須夸獎,也是贏球的大功臣了。第一人,奧布斯特。像這些國際大賽,一些球員很容易成名,比賽級別越高,越能受到關注。奧布斯特作為德國隊首發,這場比賽展示了他的投籃能力。全場比賽奧布斯特出手11次命中6球,其中三分球8中4。奧布斯特的三分球中,都相當的關鍵。全場比賽奧布斯特拿到了24分的同時,還送出了6次助攻。奧布斯特堪稱進決賽第一功臣,這點沒有任何異議。如果不是奧布斯特,德國隊說不定就輸了。
第二人,泰斯。泰斯這場比賽被重用,因為德國隊知道,美國隊內線很疲軟。泰斯這場比賽也不辱使命,有中投和三分球不說,籃下也是翻江倒海。在得分方面,泰斯出手15次命中10球,基本不浪費機會。全場泰斯拿到了21分而且還有2次助攻,另外還有籃板球。泰斯拿到的7個籃板中,有3個是前場籃板。第三人,小瓦。小瓦復出之后,每一場比賽對球隊的幫助都很大,這場比賽也不例外。小瓦持球的時候,就相當穩。全場比賽小瓦貢獻22分5籃板,也是球隊重要得分手之一。
第四人,施羅德。施羅德這場比賽一改之前的低迷狀態,主帥對他的使用,也是達到了極限。施羅德很穩,出手13次命中7球,其中三分球7中3,全場比賽拿到了17分。最重要的是,施羅德還送出了9次助攻,把全隊都給盤活了。施羅德今年籃球世界盃打得很好,進最佳陣容板上釘釘了。無論怎麼說,接下來的決賽會很好看,因為這是戰術以及團隊的比拼。至于最后結果如何,大家就等等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