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記一直都是一部膾炙人口的驚人作品,雖然原著中曾提到,唐僧乃是金蟬子的轉世,但其實西游記并不是吳承恩先生的偶然之作。
我們都知道西游記中的唐僧是個真實存在的人,名為玄奘,當時唐朝佛教盛行,彼時唐太宗便打著感化世人的由頭,派遣了一個僧人去出使各國,而西游記講的就是唐朝這件事。
在唐太宗派遣唐僧出使各國時,給了唐僧一個通關文牒,說道此文牒能保證你在各國行走不受阻攔。如此可見,這個文牒有多麼厲害,是唐僧路經多國一個十分重要的物件。
可是你們好奇過這上面到底寫了啥嗎?為何各國國王看后都很熱情地款待唐僧?
我們都知道唐朝時期是我國古代相當繁榮富強的時代,那時周邊的小國都對唐朝抱有尊敬的態度,甚至有依附唐朝的小國,因此不少國家每年都會對唐朝獻貢品,互通有無、其樂融融。
而唐太宗也知道取經之路道阻且長,要想溯游從之,必是要有一個憑證的。
因此唐太宗就給了唐僧一個通關文牒,上面還專門印了唐朝的印章,就是為了讓周邊小國看到之后能夠款待唐僧。畢竟周邊的小國對唐朝還是很尊敬的,看到這個自然會照顧唐僧,而且還會把自己國家的故事講與唐僧聽。
當然唐僧也不傻,他走到每一個國家,都會讓國王在上面印自己國家的印章,印章越多越能顯出通關文牒的分量,因此牒文上印有車遲國印、獅駝國印、滅法國印等各個國家的印章。
不僅如此,其實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眾所周知唐朝時期佛教廣為流傳,而且周圍的小國也對佛教有敬仰之情,因此各國自然會對和尚僧人有種敬畏之心,尤其一聽到唐僧是西去取經的,便不會過多的為難他了。
就算是一些國家想要扣下唐僧,在古時候那樣一個注重神魔封建的年代,自然會對佛有種天然的畏懼之心,「不看僧面看佛面」嘛。
且通關文牒最后題的一句話:「倘到西邦諸國,不滅善緣,照牒放行。須至牒者。」大概意思就是,不要阻攔唐僧西行,不要為難于他,因此各國國王看了這句似帶有威脅性的話,也只能放行。
這其中我們不難看出唐太宗的大智慧,唐僧之所以能在各個國家暢通無阻,離不開唐太宗,這也難怪唐朝那般繁榮昌盛了。